隨著冬季供暖季的到來,內蒙古地區承擔供暖的熱電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上游端燃煤價格不斷上漲,下游端“電網”、“熱網”價格雙重束縛,部分企業已經面臨破產邊緣。
昔日節能減排明星 如今虧損欠賬大戶
金橋熱電廠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華能集團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全資電廠。一期工程建設有兩臺技術精良的30萬千瓦亞臨界燃煤熱電機組。電廠自2006年投產以來一直承擔著呼和浩特市城區的供熱任務。電廠建設中管道循環水采用呼市污水廠二級排放水再次利用,一年節約黃河水540多萬噸,成為亞洲zui大的城市污水綜合利用熱電項目。該電廠也是內蒙古*運行脫硫系統的電廠之一,多年被呼和浩特評為節能減排標兵企業。然而自從該電廠機組投入運行以來連年虧損。到今年10月底,累計虧損8億8千3百多萬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瀕臨破產。
被“電網”“熱網”雙重束縛 電力企業幾無生存之路
內蒙古地區冬季供熱期為每年10月15日至第二年4月15日。熱電廠半年發電,半年熱電聯產。金橋熱電廠廠長高志毅介紹,就全國來說內蒙古的火電上網電價是比較低的,目前是0.2879元/千瓦時,剔除稅后是0.246元/千瓦時。而燃料價格成本卻逐年升高,內蒙古標煤單價由2007年的300元/噸,到今年11月已經突破538元/噸。燃料成本占到電廠生產總成本的71%以上。企業2010年發電虧損9115多萬元, 2011年發電虧損9600多萬元。
都說熱力企業是*的企業,那么半年的供熱期能不能彌補一些電廠發電的虧損呢?
記者了解到,金橋熱電廠在2010—2011供熱季供熱面積為450萬平米。按呼和浩特市集中供熱價格收費標準普通居民3.68元/平米和商業用戶5.03元/平米的折中價格4.2元/平米來算,應該有近1900萬元的收入,但實際上金橋熱電這一時期供熱虧損4000多萬元。
與電力由發電廠生產出來賣給電網企業調度傳輸后再賣給終端用戶一樣,供暖也是由熱電廠----供熱公司----用戶。作為生產熱能的熱電廠大部分是采用躉售的方式,也就是電廠生產熱賣給熱力公司,熱力公司轉賣給終端用戶。
與國家控制上網電價相同,各地政府對于當地熱力企業熱量入網價格也都采取指導價格。2008年呼市發改委批復金橋熱電廠的熱力價格為16.2元/吉焦。(吉焦是用于供熱中按流量計費的熱量單位,一個吉焦也就是10億焦耳)。高志毅廠長介紹,按照現在的燃煤價格計算,光是生產一個吉焦熱量,燃煤成本就高達20多元,再加上設備損耗、人工等其它因素,成本超過32元,政府規定的售價僅是燃煤成本的一半。現在電廠一天生產熱量1萬吉焦左右,也就是說供暖季六個月內電廠每天就虧損16—17萬元。
與熱電廠以流量計價方式將熱賣給熱力公司不同,呼市地方熱力公司在向終端居民用戶供熱時采用的是按面積收費方式。按每吉焦一個采暖季可供熱建筑面積2平方米左右的比價關系及呼市集中供熱價格收費標準普通居民3.68元/平米粗略計算,一個吉焦熱量到用戶家中,居民需要向熱力公司支付不少于44元。
這是多么奇怪的一種現象,發電企業每生產出一個吉焦熱量成本是32.35元,凈虧損16-17元。熱力公司以16.2元買入后再以44元的高價賣給居民。中間的熱力公司每個吉焦凈賺27-28元。就呼市來說,一個熱力公司動輒數百上千萬平米的用戶,一個取暖季的利潤遠非能用豐厚兩字來形容,與虧損嚴重的熱電廠形成鮮明的對比。
記者了解到,前些年,呼和浩特市老城區有相當一部分住宅沒有并入市政大網供熱。熱力公司大都采用鍋爐房小范圍供暖,收取居民取暖費。由于燃煤價格連年上漲、環保標準不斷提高,使得鍋爐房供暖成本增加出現嚴重虧損,甚至出現了個別熱力公司棄用戶而去,不愿承擔供暖責任的現象。近年來,在政府的努力協調下,這些小區陸續并入到市政供熱大網。加上城市建設新增建筑,供熱面積不斷擴大,承擔著集中供熱熱源生產的熱電廠也不得不隨之增加熱電機組容量功率。然而從生產開始,供熱對于熱電廠的邊際貢獻就是負值,這也就意味著供熱量越大虧損也就越多。
現金流緊張瀕臨破產 供暖責任重忍痛維持
廠長高志毅介紹,如今購買燃煤,煤老板都要求現付款。好煤買不起,只好退而求其次。現在使用的煤種熱值比機組要求標準底了不少,設備磨損加大,維護維修費用投入也不斷加大。由于連年虧損,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目前金橋熱電廠對外欠款3.1億,其中欠煤款1.2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瀕臨破產。
盡管如此,自10月15日以來,金橋熱電廠的供熱生產從未停滯。廠長高志毅告訴記者,供熱牽涉到千家萬戶責任重大是萬萬停不得的。現在電廠只停了兩件事,一是建廠之初金橋熱電規劃是建設4臺30萬千瓦機組,現在二期工程的兩臺機組建設停了下來。二是原本廠里計劃增加一套設備將熱循環水的余熱利用起來,這種余熱利用技術每年可以節省燃煤近百萬噸。現在也停了。